Search


【腦中小劇場 慶祝失敗贈書場 魯蛇未必能翻身,但肯定比你懂生存】
    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腦中小劇場 慶祝失敗贈書場 魯蛇未必能翻身,但肯定比你懂生存】
    
親愛的各位,最近應該悶壞了吧。其實呢,只要身體健壯,人群擁擠處戴個口罩,還是能照常四處趴趴走喔。但如果長輩有交代,農民曆見紅,那就好好窩在家吧,動動手指滑滑文,順便抽本書解悶,保證遠離病毒,我們會陪各位安心度過這段時間的。
    
這段日子,負面新聞不斷從手機溢出來,人們對於現況無所為力的感受,會逐漸質變為「失能感」。再嚴重一點的,或是從以前就覺得自己是條魯蛇(Loser)的,便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,什麼都扳不回來。
  
但是,誰說一定要扳回什麼呢?關於這點,我感同身受。
  
女兒睡前都會聽我講一段故事。
  
有時是走鐘的童話繪本,有時是深夜食堂小劇場,但最深得她心的,還是我當魯蛇的心情故事。
  
這起源於有次她受到某種懲處,睡前梨花帶雨地跟我哭訴了這段冤屈。女兒的眼淚是一種很可怕的武器,於是我當下決定犧牲形象,用傷口覆蓋傷口,把我國小二年級在全班面前罰半蹲的經驗和盤托出,就這樣,相差三十歲的父女兩人,在深夜裡用創傷相互討拍。
  
沒想到,效果出奇地好,她的淚水被止住了,同理心還被開發出來。
  
因為在這過程當中,她產生了一種「原來不只我會這樣」的感受,這是一種普同感(Normalize)的傳遞,這種傳遞會有一種療癒效果,讓她感受到大人並非無堅不摧。雖然此法有失威信,但至少到目前為止,在她心中,我依然是她老爸。不同的是,以往她伸出手,摸到的是我的臉,現在伸出手,碰到的是我的人生。
  
拜女兒所賜,分享失敗經驗,成了我每回演講的重要配菜,因為遜咖的故事,讓我們看起來更像一個人,而不是一種形象或想像。
  
按這標準,本書《慶祝失敗》作者伊莉莎白.德依也是遜咖一枚。她的人生不太妙,從原生家庭到婚姻,從學業到工作,沒一樣順遂,簡直就像一組塞在曼哈頓林肯隧道裡的車,而且每一輛都拋錨了。
  
失敗了,然後呢?
  
有些人失敗了,人生便止步於逗點上,因為沒有然後。但作者讓我們看到的,卻是問號之後的故事。
  
怎麼活,才是學問。
  
每一次失敗經驗,都會帶來兩件事:創傷,以及與創傷共處的方法。遺憾的是,人大多只惦記前面那件事,因為對我們而言,後者只是一種屈從現實的「不得不」。
  
因為遭受排擠,我們不得不學會獨立。

因為學業不佳,我們不得不挖掘其他強項來定義自己。

因為婚姻破碎,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獨身的優勢。

因為友誼生變,我們不得不尊重對方也有自己的同溫層。

因為工作失利,我們不得不攤開手邊的籌碼,押注在自己身上。
  
各種不得不,讓人得以在夾縫中喘口氣。透過縫隙,世界看起來有點扁平,原來小時候畫好的藍圖,大部分都是參考用的。
  
我們可以哭,但擦乾眼淚後會發現,那些不得不,才是讓人生走下去的關鍵字。在本書中,作者將人生的十三種不得不,當成一種絕境中的外掛程式,它可以是滿載怨念的止血帶,也可以是絕處逢生的箭頭。
  
渴望翻身的魯蛇,透過一次次失利,找到在泥濘中生存的法則。問號後的人生,即便不夠耀眼,至少也走得穩健,活得光彩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擁有共同的語言,只是你還不知道而已。
  
就像電影《成名在望》(Almost Famous)說的:
  
「在這個破產的世界裡,唯一正港的貨幣,就是魯蛇之間彼此取暖的心事。」
  
現在,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(不強迫分享,但若能順手分享更好,感謝),就有機會得到《慶祝失敗》這本魯蛇生存手冊,感謝 大好書屋贊助贈書三本,希望能藉由閱讀,陪大家一同撐過這段難熬的時光。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,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。若你只想單純抒發感想,不參加抽獎,小劇場也非常歡迎你留言。
  
※ 留言格式:請分享一段失敗,卻對自己人生產生意義的經驗。我保證會悉心閱讀,珍惜你的分享。
※ 贈書方式: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,隨機抽出三人,共贈書三本
※ 活動期限:即日起至2/23(日)23:59截止
※ 獲獎名單:將於2/25(二)公布於本文留言區,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、地址、姓名、電話等資訊,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
※ 考量郵寄成本,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劉仲彬臨床心理師,高雄醫大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,執業年資逾十年,著有《人生障礙俱樂部》一書,喜歡說書勝於說教,現獨立接案。諮商服務/課程講座/撰文合作,歡迎私訊或來信詢問
View all posts